冷切飞锯金属切削机床的发展概况:
1.金属切削机床的产生
早在18世纪中叶,就出现了现代机床的雏形。早期的机床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加工精度不高,如最早的汽缸镗床的加工精度约为1mm。19 世纪至20世纪初,机床的驱动源由蒸汽机改为电机,并一直延续至今。金属切削机床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工业的发展及不断涌现的科学技术成果又使机床工业本身得以不断发展。
2.数控机床的产生和发展
为了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新型的数字程序控制机床应运而生。它极其有效地解决了在普通机床加工中存在的-系列缺点和不足为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精密复杂零件提供了自动化加工手段。1 )07
最早采用数字控制技术进行机械加工的思想,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当时美国北密执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帕森斯公司(Parsons Corporation)在制造飞机框架及直升飞机叶片轮廓用样板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叶片轮廓的加工路径进行了数据处理,并考虑了刀具半径对加工路径的影响,使加工精度达到+0. 0381mm。以当时的水平来看,是相当高的。
1952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一套试验性数字控制系统,并把它装在一台立式铣床上,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台 数控机床, 是数控机床的第一代。但是这台机床毕竟是一台试验性的机床,到了1954年11月,在帕尔森斯专利的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 Bendix Co-operation)生产出来。
1959年,电子行业研制出晶体管元器件,因而数控系统中广泛采用晶体管和印制电路板,从而使数控机床跨入了第二代。同年3月,由美国克耐.杜列克公司( Keaney & Trecker Corp)发明了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现在加工中心已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约占数控机床总量的1/4。1960年,我国研制出了小规模集成电路。由于它的体积小、功耗低,使数控系统的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以上三代,都是采用专用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NC)。
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连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最初的柔性制造系统FMS (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之后,美、欧、日等国也相继进行了开发和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又出现了柔性制造单元FMC ( FlexibleManufacturing Cel),它和FMS被认为是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System)的必经阶段和基础。
如今,数控技术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数控机床也已成为组成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实现设计(CAD)、制造(CAM)、 检验(CAT)与生产管理等全部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基本设备。数控技术水平的高低,数控机床拥有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